中秋夜里,他们和临时妈妈们一起度过

发布时间:2025-10-08 09:00:25 辽宁省葫芦岛信和工业有限公司

10月6日夜,一年一度的中秋节。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,烟台山医院东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的宝贝们,也迎来了漫长人生里的第一个佳节。

新生儿重症监护室,大概是医院里最安静也是最吵闹的地方。

在宝贝们睡觉时,医护们放低声音,静静工作;宝贝们睡醒后,他们会集体发声,咿咿呀呀或者哭闹抽泣求抱抱贴贴,医护们就像身处一个充满蛙叫声的小池塘,顾完这个要赶紧去抱下一个。

一个刚出生6天的早产宝宝,体重只有600克,是医学意义上的超低体重宝宝,身体多器官都没有发育完全,全身长只有成年人手的长度,还没有度过危险期,在这个中秋夜里,医护们像流水线一样轮流去观察他,生怕错过他一丁点的体征变化。

体重仅有600克的“小6”,小脚丫还没有手指粗

下午4:30,是烟台山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(以下简称NICU)白夜班医生们的交接时间,当值的夜班医生、副主任医师李俊霞和白班医生一起挨个交接了每位宝贝的情况。

宝宝们暂时还没有名字,在他们居住的暖箱外,他们的名字只是xxx之子或者xxx之女,但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,医护们都喜欢直呼他们的床号当作名字,比如6床600克的早产儿,他们会直呼他为“小6”。

“‘小6’是最让我们揪心的娃儿,妈妈是高龄产妇,宫内环境特别不好,在生产前已经出现羊水污染、脐动脉血流反向,超声提示胎儿存在重度贫血,出生后,呼吸微弱、心跳缓慢、皮肤苍白……经紧急气管插管等抢救后转运到我们NICU继续救治,‘白肺’、血小板减少、DIC、败血症……生命岌岌可危!”

刚刚出生6天的“小6”,就在经历人生最艰难的生死时刻,记者看到,在恒温保湿的暖箱里,“小6”皮肤薄嫩得近乎透明,皮肤下紫红色的血管,像一幅细微的地图,只有600克体重的他,小小的身体蜷缩成一团,插着气管插管、胃管,小脚丫甚至都不如成年人的手指粗,这么鲜活的生命,颤颤巍巍,看得让人心里发疼。

采访当夜,“小6”是整个NICU里所有医护最为关注的宝贝,一晚上,李俊霞和当班护士们像流水线一样,时不时去观察一下“小6”,生怕错过任何细微的生命体征变化。

“今天是‘小6’出生的第6天,由于胃肠发育不成熟,每次的奶量只有1ml,孩子自己还不会自主排便,只能靠我们人工刺激或者灌肠,这么小就这么遭罪,真是特别心疼他。”

李俊霞轻轻抚摸着“小6”的小手,“小6”的血管细如发丝,打针困难,所以在出生时,新生儿科医生就保留了他的脐带,留置脐静脉管作为输液的生命通道,“这个脐静脉管能保持2周,这样起码给了‘小6’一个2周的时间,养一养血管。”

“‘小6’至今还没有脱离危险期,可能要在我们这里住2-3个月,除了呼吸问题,他还有很多难关要闯,比如循环、喂养、感染、贫血等,但是关关难过关关过!我们有信心,让孩子早日回到父母身边团圆!”

宝贝们各有个性,医护妈妈们也得“顺毛捋”

虽然娃儿们来到这个世界只有短短的几天,但是他们照样各有个性,即使见过无数早产宝宝的医护妈妈们,也得“顺毛捋”。

中秋夜里,脾气最厉害的“小16”和性格最柔和的“小15”是住在邻床的“病友”,两个宝宝都是黄疸较高,正在照射蓝光。

“小16”是个高需求宝宝,不喜欢住在暖箱,需要医护妈妈们的抱抱和贴贴,只要放下就会哭闹,不哭到有人凑到跟前绝不罢休,以至于一晚上,李俊霞和两名护士,得轮着去抱去哄,有时甚至还要唱歌给他听,他才能心满意足地安静睡去。

隔壁的“小15”则完全不同,在记者采访的3个小时里,“小15”除了喝奶时睁开萌萌的眼睛斜了记者一眼,其余时间连睡觉姿势都没变过,面容平和,安稳地呼呼大睡。

“过几天,‘小15’的妈妈就能住进NICU了,学习如何照顾孩子,让母婴不再分离。”烟台山医院儿科主任李海燕告诉记者,“对无数新生儿而言,今年也许是最后一个母婴分离的中秋节。”

她告诉记者,为了减少母婴分离的痛,烟台山医院新生儿科启用了母婴同室和袋鼠式特色护理,对于生命体征已经平稳、快要出院的达标早产儿和蓝光患儿,NICU可以请妈妈们一起入住,做到母婴同室同吃同住,由护士们手把手教给妈妈如何护理自己的宝宝,尤其是在出院的前夕,指导她们如何使用袋鼠式护理,进行一个顺利的过渡。

这里最安静也最吵闹,医生最怕听到监护仪的报警声

新生儿重症监护室,大概是医院里最安静也最吵闹的地方。

说这里安静,是因为这里有一台噪音实时显示器,在孩子们安静入睡时,整个NICU分贝量只有40出头,每名医护都在放轻脚步,轻言细语守护着每一个孩子。

说这里热闹,源于给小宝贝们的喂奶,一般3小时一次,每当快到点喂奶时,宝贝们就会此起彼伏,用不同语调的哭泣声来呼叫医护妈妈们,“小宝贝们虽然各有疾病,但是哭时非常有力,这种场面特别像误入一个充满可爱蛙叫声的小池塘。”

除了孩子们的哭闹声,李俊霞更害怕听到的则是监护仪的报警声。“NICU里的抢救,是随时可能发生的。”李俊霞说,能住进NICU的新生儿,几乎每一个都是重症,尤其是各种早产儿,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,只要氧合和心率出现下降,监护仪就会立即报警,她会迅速察看患儿,寻找原因,识别危重情况并迅速抢救。

“每一个当过妈妈的人,看到这些宝宝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心生不忍,所以在面对这样的小天使时,我们是真心地希望孩子们能尽快恢复健康,回到妈妈的身边去团圆,这是我们最朴实也是最真实的中秋愿望。”采访最后,李俊霞说。

YMG全媒体记者 林媛 通讯员 潘峰 摄影报道

责任编辑:杨云阁

发布于:山东